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IPD前端与LTC前端对华为软件业务的重要性

华为考察5

2年前,在华为经营结果一片大好的形势下,软件却结束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发展,订、收、利润均未达成目标,贡献利润率更是跌至不到5%。曾经,除了各种会议上的反思和批评外,各位软件员工和关注软件的同事也纷纷献计献策,下文为一名华为资深员工的分析文章。

公司爆发的问题,并不是软件在战略方向上出现了偏差:软件从产品套件向“产品+服务”转型,围绕运营商的客户资产和网络资产构筑“四横四纵”的业务设计,都帮助我们拉近了同CIO/CMO/CTO的距离,拓展了市场空间和可参与机会。问题的根源在于战略的执行落地,尤其是在IPD流程的产品管理和LTC流程的合同质量两方面的执行落实,导致我们在解决方案竞争力上出现能力缺失,陷入交付的泥沼不能自拔。

一、  IPD流程产品管理

软件这几年聚焦增长与市场机会牵引,绝大多数力量投入了LTC流程的拓展与交付,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源头的力量不足,于是我们看到:基线版本弱化,与定制版本血肉模糊,产品缺失EOX管理,解决方案断代现象严重,经常自己割接自己,研发与定制重复做了大量的“码农”工作,缺乏价值特性向基线的归一,可服务性削弱,缺失提升效率的工具武器,对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单项目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大,交付周期越来越长,研发费用+定制成本对收入的占比不断增加,自然无法获取合理的利润。长期以往,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我们问了客户太多的“what do you want”,却不能告诉客户“what do we have”。

二、  LTC流程合同质量。

合同质量的前提是客户选择,田肥才能苗壮,唯有聚焦价值客户,助力价值客户商业成功,才能有持续获取华为商业利益的机会,遗憾的是,我们的资源投放策略未能与价值客户充分匹配,被非价值客户以投诉作为武器绑架,被大量百万量级以下的合同消耗了宝贵的研发和交付产能。不仅如此,打开分析TOP亏损项目和烂尾项目,相当部分是ATI-ATB-ATC如补作业般两三天走完全部流程,评审意见多为有条件通过,但回溯发现,这些assumption很少有得到落实的,因此项目的范围和成本从合同签订那一刻就处于失控状态,项目的赢利更是妄谈了。

发现了问题,就要从组织层面集中精干的力量来迅速解决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软件BU的管理团队,近期围绕这两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1.整合散落在各个子产品线的产品管理组织,在BU MKT层面成立产品管理部,加强IPD前端的力量,从梳理产品+服务的Offering开始,对处于后生命周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关停并转,聚焦研发资源从成熟期/衰退期到投入期/成长期的领域,服务队伍做好EOX管理和存量经营以获取利润。

2.推行责任田运作,将资源聚焦投放到价值客户;通过加强客户谈判能力、建造合同评审武器库、优化合同条款、DRB与ATX强绑定等措施,从而在LTC前端构筑赢利。

从软件服务角度,要做好向IPD前端和LTC前端的两个延展:

1.加强DFX投入和服务代表的力量,将服务代表与项目交付脱钩、与研发评价脱钩,从内部集成商的角度来实现“三免九自”, 从而帮助产品解决方案竞争力的提升;推动定制与基线的解耦,从coding向configuration转变,提升定制效率;在产品Charter阶段就要设计好未来存量经营的方法和商业模式,并在xDCP点检查。

2.将有项目成功实践经验的骨干补充到售前支持团队,做好早期介入;提升SA的数量与质量,落实IHL Scoping,从范围、风险、赢利、可验收性四方面来保障高质量合同的签订。

3.越是在困境中,我们越要坚持战略不要摇摆,越要冷静来洞察和解决运作的问题,“生活给了我们风雨,也会给我们雨后的美丽”。我对软件的未来仍然充满信心。

参观华为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IPD前端与LTC前端对华为软件业务的重要性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