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华为2022年分红方案出炉!揭秘“1.61元/股”背后的逻辑

近日,华为董秘发布2023年1号文,宣布对2022年度净利润进行分配,分红金额1.61元/股,而股价连续6年维持在7.85元不变。

华为今年的分红为什么定在1.61元/股?为什么早年的利润全部分红,到后来改成部分分红、部分增值,现在又全部分红?股价为什么一直维持在1元直到2002年,而后又涨到2017年的7.85元并维持6年不变?
华为的虚拟受限股(ESOP)回报底线为什么定在20%~25%?为什么在2014年推出TUP(时间单位计划)作为ESOP的补充?
任正非为什么反对建企业历史博物馆?
任正非为什么不见资本方、投资人?
为此,笔者结合当年的亲身经历,并访谈了相关当事人后,尝试解析其背后的逻辑,及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01

华为分红始末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从2000年,至刚结束的2022年,华为虚拟受限股的年底股价、每股分红、增值额及ROE(Return On Equity,每股收益,含增值部分),如下表。


注意,华为宣布对2022年度净利润分红1.61元/股后,同时宣布股价为7.85元,相当于同比不变,也是连续6年维持不变。
虽然华为尚未公布详细的2022年财报,但上述文件意味着,股票没有增值,2022年的净利润全部分红了。
据1995年8月入职华为,后任董事会财委会委员的某高层领导F总回忆,他1995年加入华为,当年度奖金2.5万元。公司量身定制,1996年给他配股2.5万元,每股1元,获配2.5万股,相当于1995年的奖金没有拿到1分钱。1997年对1996年净利润分红,每股分红1元,回报100%。
此后每年分红1元,至2000年,改为每股分红0.7元,首次增值,股价开始上涨。时年,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人民币,下同),营业收入159亿元,净利润29亿元,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2001年5月,华为将安圣电气以7.5亿美金卖给了爱默生(2003年收回了这笔钱),454个总监级以上干部申请自愿降薪10%。任正非签署《2001年十大管理工作要点》,大谈危机和失败。媒体将此文改名为《华为的冬天》,在企业中传播甚广。
当年营业收入197亿元,每股分红降到0.3元
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华为的冬天真正来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收入下降,175亿元。每股分红降到0.2元,这是有分红以来的最低记录,也是华为成立35年至今的最低分红记录。每股收益率为历史最低——19.4%。
主要原因是缺钱,要保持现金流。当时的华为,虽然小有名气,但扩张太快,急需现金流。
2003年,是另一个转折点。
经历2002年的首次收入下滑后,华为的业务突飞猛进,尤其是海外业务65%(据华为年报数据)。
该年,股票继续增值,每股继续增值至2.76元。每股分红微增至0.5元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现金流,只分了净利润的53%。
2004—2009年,基本维持了这个策略:部分分红,部分增值。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股价上涨至5.42元。
这里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据当事人回忆,大概在2009年左右,因为爆发金融危机,净利润没有全部拿来分红,股价持续上涨,到了4.07元。股价高企,很多员工买不起,任总很生气,愤而表示要“重新出山”。
2004年-2010年,华为治理制度施行的是EMT轮值主席制,除任正非外的8人轮值;2011-2018年3月,施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负责制,3人轮值。2018年4月至今是轮值董事长制,3人轮值。
任正非基本不管具体业务,只管“思想”,叫“思想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在董事会有一票否决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到处吹吹牛,讲讲故事。他认为这是最大的权力。“重新出山”的意思,就是要管股票,管分红。不能任由股票那么高,导致很多新进员工买不起。
这就有了2010年分红的2.98元高点:净利润全部分了,股票不涨了,新员工可以买了。
全部分红的政策持续至2014年。因为2011-2013年,新成立的企业BG、消费者BG尚处于艰难的爬坡期、投入期,公司整体净利润并不十分亮眼。到了2014年,消费者BG MATE 7在柏林首发(当地时间9月4日),横空出世。自此,消费者业务异军突起,为公司贡献高速增长的增量收入及利润。2015年上半年,消费者业务完成全年的预算目标,发了2次奖金。
这样,2014-2017年,由于业绩爆发的原因,又回到了部分分红、部分增值的分配政策。
股价越来越高,新进奋斗者买不起股票,怎么办呢?
时间单位计划,TUP(Time Unit Plan),应运而生。这个后面详细再讲。
2018年起,由于众所周知的某大国打压,华为的外部生存环境异常恶劣,为了鼓舞士气,净利润全部用来分红,股价一直维持在7.85元,6年未变。
笔者系统地回顾了20多年来华为的分红政策,其实,这里有个底层的逻辑:清零。
任总一直倡导清零,用《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话,就是第一条的“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无依赖的市场传递,就是今年的净利润全分红了,明年的分红,得重头再来,重新打胜仗,打粮食,有盈利,获取分享制。有利润才分红。
若是亏损呢?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股票没有吸引力,没人买,而这是华为高层所坚决不允许的。
所以,华为成立35年,有两次收入是下滑的:一次是2002年,华为的冬天;一次是2021年,美国持续打压的结果,但从来没有亏损过。
02

向前看,不回头
清零的理念背后,是向前看,不回头。
这也是任总为什么坚决反对建华为历史博物馆的原因。
任总认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如果总怀旧,总躺在过去的功劳簿里,是没有前途的。研究一下曾经倒闭的世界500强企业,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企业都有一个自己的博物馆,都喜欢展示自己辉煌的过去。
任总的逻辑是,过去只是代表过去,我们更看重的是未来。为了让华为人着眼于未来,他宁愿放弃很多东西,包括华为的历史。
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在任总看来,不忘却历史,就意味着没有未来。
03

虚拟受限股是怎么回事?
华为的虚拟受限股(ESOP)回报底线为什么定在20%—25%?
事实上华为的股票回报一直在20%以上,除了2002年这个华为的冬天,ROE(每股收益率)是19.4%,仅有的一次未达20%。
据当事人F总回忆,大概在2007年前后,集团财经已经提出对于ROE的设限问题,就是ROE到底多少,对公司的长期有效增值最有利。当时已有20%的说法。
笔者2013年9月从中国地区部一线回到机关,在财经规划部,受命参与起草相关方案。经过研究当时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上公开数据的公司资料,发现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率,10%-15%是一个正常的区间数据,15%-25%是一个非常顶尖的存在。
笔者当时专门研究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发现:
第一阶段,从1957年到1964年,共8年,总收益率608%,年化收益率是28%。每年投资收益都是正的,但也没有任何一年收益率超过50%。
第二阶段,从1965年到1984年,共20年,总收益率5 594%。年化收益率是22%。每年投资收益仍然都是正的,仅1976年收益率超过50%。
第三阶段,从1985年到2004年,共20年,总收益率5 417%;1965年以来的40年,总计收益率是287 945.27%,增长了2 879倍。第三阶段年化收益率大约是22%,仅2001年收益是负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档口,仍然没有哪一年的收益率超过50%。
第四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共5年,总收益53%,2008年收益为负——金融危机爆发之年。1965年以来的45年总收益率是440 121.43%,增长了4401倍,累计45年年化收益率是20.5%
我们可以看到,至2009年,巴菲特53年的投资经历,仅有2001年和2008年收益率为负,剩余51年都是正收益率,并且仅有1976年收益率超过50%。       
巴菲特通过严格风险控制,足够长的时间周期,从最初的小资本,通过神奇的复利,成为了世界巨富。
后来有人统计,从1965年到2014年,50年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21.97%,就是因为这个21.97%的年回报率,让巴菲特稳坐全球财富排行榜TOP 5。
基于华为历史的股票回报和行业数据,我们最后将华为的ROE定在20%-25%,作为公司的底线要求。
这个值,远超很多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的收益率。
简单说,就是员工买了华为股票,交了20%的个人所得税后,可以在4-5年内回本。
如上表,可以看到,2013年后,这个底线目标是实现了的,即便是在最艰难的2021年。
ROE的R,是Return,就是回报,包含分红和增值两部分。任总一直希望是清零,全部分红给大家。但进入2000年后,华为的业务发展迅猛,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59亿元。
大家知道,2B和2C业务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回款。2C业务基本没有回款问题,都是先款后货,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2B业务不一样,都是验货回款。华为的业务主要是基站,需要安装验收才能回款。所以,应收账款就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华为在印度签订的很多合同,就因为长期收不回来款而形成坏账损失。
华为在财经管理纲要中,把公司的追求总结为“长期有效增长”。
笔者当时在华为大学高研班讲授财经管理纲要时,把这六个字中的“有效”,总结为三句话——三个耍流氓:
(1)没有转化为收入的销售是耍流氓;
(2)没有利润的收入也是耍流氓;
(3)没有回款的利润更是耍流氓。
三个耍流氓,就是无效的增长。反之就是有效的增长。
所以说,归根结底,要回款,要有钱。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财经领导提出“有钱来发展,有钱来分红”。但应收账款率很高,回款不好,怎么办?
一方面,净利润不全分红,留存一部分,以减少现金流出(见上表的2000年后数据);
另一方面,狠抓经营性现金流;
再者,每年扩股10%,也可以吸引一部分资金。
三管齐下,保障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
既然要“有钱来发展”,为什么不吸引外部投资人的投资呢?
04

任正非为什么不见投资人?
2002年,是华为真正的冬天,冷。当时华为正酝酿卖给摩托罗拉。
据当事人回忆,为了卖个好价钱,华为编制了历史上第一个BP(业务计划),命名为801规划。寓意是,2008年要做到100亿美金。2003-2004年没有接着编。2005年,编制了第2份业务规划,叫SP(战略规划),这就是802规划。但都是非正式的。直到2006年,公司层面开始编制第一个正式的5年战略规划,就是大名鼎鼎的803规划,一直到现在的822规划。80X规划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的摩托罗拉是绝对的巨头,2002年收入高达267亿美金,而华为,远没有如今的硬气,销售收入是175亿人民币。
为了出售,华为同时做MBO(管理层收购)。但遗憾的是, 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摩托罗拉拟出资75亿美金收购华为100%股权的协议,被走马换将的摩托罗拉董事会否决了。
既然出售不成,那就继续踏踏实实磨豆腐、发豆芽、建基站吧。
但快速扩张,需要钱。
前文提到的三板斧:降低分红、狠抓回款(经营性现金流)、扩股,三管齐下。
当然,上市也是一个选择,但因各种原因,不是可行的合适选项。
与西方友商爱立信主要依赖收购扩张不一样,华为主要靠内生增长实现自身技术的积累、规模的扩张和市场格局的突破。
华为除了2012年用5.2亿美金收购华赛(华为赛门铁克)外,没有大的收并购。笔者当时在中国区一线,亲历了双方整合的痛苦。
华为为此成立了企业发展部、投资管理部。
据当事人回忆,任总并不太关心投资、收并购业务。在某份企发部的会议纪要上,任总的回复是:你们关心的事,我并不关心。用任总自己的话说,资本太多弯弯绕,很难驾驭。
所以,他也不愿意见资本方、投资人。
他要见的,是客户,和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思想领袖。
05

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
为什么在2014年推出TUP(时间单位计划)作为ESOP的补充?
2011年华为相继成立企业BG和消费者BG后,业务大干快上,人数急剧增加。
2010年,11万人;2011年,急剧膨胀到14万人;2013年15万人。这么多新进奋斗者,怎么解决激励的问题?
虚拟受限股,2010—2013年,每股5.4元,太贵,很多新员工买不起。但这些人是干活的主力。怎么留住这些有活力的新晋奋斗者?
这就是当时的挑战。
TUP(时间单位计划)应运而生。
同时,个别老员工股票多,惰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任总希望把员工的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从当时的2.2:1,用3-5年的时间,调整到3:1。
2014年9月23日,任总在公司激励导向和激励原则汇报会上的讲话中说,要落实获取分享制,管理好员工的分配结构,让人人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收益。
第一,薪酬激励的对标分析要提高合理性,要管理好拉车人和坐车人的分配比例,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的时候要拿得多。员工的货币资本所得(指员工获得虚拟受限股所带来的收益)管理要考虑员工过去的劳动回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作出的贡献,不能用今天来否定过去;而员工的人力资本所得(指员工获得的工资性薪酬、年度奖金和TUP等累计的总收益)管理更多要看现实表现。
第二、要管理好员工人力资本所得和货币资本所得的分配结构,货币资本所得保持合理收益即可,其他收益全部给人力资本所得。
让拉车的比坐车的人拿得多,同时还要区分时间段,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的时候要拿得多。比如中国远洋船,船员上岗津贴税后5万多,下来待岗休息时的基本工资只有1800元。
用一位华为老领导的话说,TUP的本质是“奖金票”。凭票发奖金,且有期限,只能发5年,第6年失效。倒逼你每年持续奋斗。
当时笔者受命与资金规划部、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一起讨论TUP的方案。该方案的核心要点是:
(1)与工资、补贴、奖金(项目奖、年终奖、及时激励等)、虚拟受限股构成公司的短、中、长期激励。TUP是兼顾中期和长期的有效工具;
(2)不用花钱买,新晋奋斗者也可享受与虚拟受限股一样的激励;
(3)5年有效期,倒逼持有人持续奋斗,不可懈怠;
(4)授予灵活,绩效优秀者有机会将TUP转换为ESOP(虚拟受限股)
TUP政策在2014年大范围推广,应该说,是ESOP非常好的补充。
华为规定,从最高层到所有的骨干层的全部收入,只能来源于华为的工资、奖励、分红及其他,不允许有其他额外的收入。
从这个意义上说,TUP是及时雨。
06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第一,要“有利润的增长和有现金流的利润”。首先要有增长、有格局,其次,要盈利;
第二,用好类似于TUP的中期激励工具。在短期的工资、奖金和长期的股权中间,TUP是值得借鉴的物质激励工具;
第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为倡导清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则可选择性清零。要以丰补歉,做好蓄水池管理;
第四,虚拟受限股不一定是可借鉴的好激励工具。因为原始股东的数量超过200人,会影响未来的上市。华为早期曾为此受困于上市,虽然现在无上市计划。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华为2022年分红方案出炉!揭秘“1.61元/股”背后的逻辑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