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春节前,任正非在《华为人报》上发了一篇“新春献词“,全文如下:
『这篇文章十分感人。这篇文章使我们懂得爱的真正含义。
春节期间我们全体员工能否给自己的父母洗次脚,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很难爱亲人,一个不爱亲人的人,很难爱别人。我太太经常打盆温水给我泡脚,然后用磨砂一样的刷子,将我脚上的厚皮挫去,以防脚开裂,而我还一边看电视,一边让她服务,从未想过应该感谢她,为她洗一次脚。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已经不能给自己的父母洗脚了,只有等将来了。但我可以回敬我的太太,想想一个家庭妇女,将一生献给了相夫教子,是多么的难得,是多么的伟大。
华为的员工,也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事事斤斤计较,很难想象在公司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会像金融危机中韩国人民去倾家荡产救国家一样地救公司。爱自己,爱别人,爱公司,从小事做起。
4月的华中科技大学进入了真正的春天。在这个春天里,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3级的学生夏琰感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某种微妙的变化——自信和快乐。
夏琰觉得这种变化和寒假里的一项作业有关。在这个寒假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3级的四百多名新生被要求完成一份家庭作业: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
夏琰完成了她的作业。“太别扭了”,为母亲洗了脚的夏琰这样描述她开始时的感受。
不只夏琰有这样的感觉,反应最强烈的是那些男生们。“大男人干这事总是不好意思的”,说话的男生低头垂目的样子,充分注释了他的“羞涩”感受。
“当我在班上传达顾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班里突然静了几十秒,接着大家就窃笑起来”。曾任一班之长、现任年级团干部的徐亚威回忆,当时大家的感觉一是出乎意料,二是难以接受,觉得这个作业太形式化,太不符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了。
“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的要求,随着顾馨江老师发给每位学生父母的一封信和四百多名回家过年的学生,进入了城市、农村的家庭。年级辅导老师、作业的布置者顾馨江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半的同学完成了作业。
“寒假作业做了吗?”返校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句问话,但回答一般只有“做了”或者“没有”。“没什么可交流的。不管是洗了的还是没洗的,大部分人觉得那种感觉不太正常,蛮别扭的。”夏琰说。
尽管大家都在沉默,但“洗脚作业”还是触动了内心一些微妙的东西。在一次主题团会上,诉说的闸门因为某种气氛而打开。“很多同学说到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时候都哭了。”团干部徐亚威说。
“他们真的是很害羞的那种。”黑龙江女孩孙微这样形容她的父母。同样,孙微和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很“害羞”的。“我一直想给他们洗一次脚,从放假回家的第一天起我就惦记着这件事,但就是开不了口。”
直到那封信的到达。信到家时已经是大年初二。看到信,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推辞。
“晚上9点的时候我又提出来了,我说‘妈妈,你看这是学校留的作业,我必须完成,我得给你洗一次’,她就同意了。”
孙微打来水,母女之间突然什么话也没有了,电视独自响着。妈妈的脚放入水中,孙微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那一瞬间,孙微触到了妈妈脚上粗糙的老皮,“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现在的妈妈真的老了很多。”
孙微说她很久没有和妈妈这么近地接触过了。她从高中开始就住校,学校离家远,一个月难得回家一次,高三时回去的就更少,回家也只是问父母要钱或拿点日用品。
脚洗了大约10分钟,母女俩没有说一句话。“我当时使劲低着头,没敢看我妈,我怕我会哭。我当时想了很多以前的事,母子连心,我想我妈妈肯定也想了很多。”
“我觉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的很多。我爸爸特别喜欢吃臭豆腐,但我就是闻不了那个味道,所以我在家时,他再想吃也没吃过一口。洗脚那天,我爸不在家,后来我就走了。我当时就想,以后一定要给他补洗一次。”
这个当年高考时发誓东北三省所有大学都不上、一定要离家远点的女孩,忽然觉得有种和父母亲近的需要:“我返校的时候,他们来送我,我看着他们,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
夏琰说,洗过一次觉得好多了,下一次回家再洗的时候,就会觉得舒服很多。她认为,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而且是需要特意去做的那种,和父母多交流也是一件挺不错的事。
尽管如此,夏琰在给妈妈洗脚的时候也没敢抬头,她怕自己感情失控。上初中时,老师布置过一个作业:回家对父母说“我爱你”,“当时我觉得怪怪的,我们平时从不这样表达感情。”憋了很久,夏琰终于在一天晚上突然对正看电视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爸爸、妈妈吓了一跳,马上说“我们也爱你。”
“我突然大哭起来,有一种火山爆发的感觉。他们也觉得很突然,很感动。”
可能是不习惯这样的感情表达,或者害怕突如其来的感情冲击,夏琰的爸爸在夏琰给她妈妈洗脚的时候,飞也似地“逃”到床上。夏琰没能给爸爸洗成。
“洗了以后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作业那么简单,洗和没洗绝对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形式,但如果他们真正为父母洗一次,他们就不会这样说了。”完成作业的同学如是说。
另外一些洗了脚的同学并没把这事看得那么重。尹俊俊说,回到家的第一天就和妈妈说了,第二天父亲先让他洗了,洗了之后发现很舒服,就每天都让他洗。父亲是个体户,看到儿子懂得孝敬父母很高兴。尹俊俊的妈妈平时和儿子无话不谈,觉得洗个脚也没什么。
而没有完成洗脚作业的同学有的说是忘记了;有的说是父母认为没有必要,自己也就没有坚持;有的是自己和父母都觉得不好意思。来自湖南岳阳的傅维炎说,没给父母洗脚,是觉得洗脚太做作,太形式化了。自己粗枝大叶的,不会因为洗次脚就和父母的感情增进多少。
有的同学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过不了这个坎儿,将来挣钱了,可以给父母买很多好吃的,可以照顾他们,但洗脚这种事他们做不出来。
江苏连云港的张家灿反对用这种方式和父母沟通。他说,这个作业他是故意不做的,而且下次还不会做。因为它太刻意了,对父母的爱不该通过这种强制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到了给父母洗脚时才发现对父母的爱,那这个人就白活了。”张家灿告诉记者,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父母是做水产生意的,每天披星戴月,特别辛苦,寒假张家灿每天都去摊位上给父母帮忙。
“对父母的爱应该在平常的小事中体现。”这位个头有1.90米的小伙子说。
张家灿说,他和父母应该能够体会对方的情感。他每个周六都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总是响了一两声就通了,他明白那是妈妈守在电话旁等他。
和同学的访谈进行到十多位时,一条规律似乎就显现出来:来自农村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更难完成作业。让农村的孩子与父母表达或交流情感似乎有点奢侈,或者说,上了大学会使孩子和父母产生更多隔阂。
来自安徽太和农村的刘栋材没完成作业,因为他一直想找个只有他和父亲在家的时间,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说出口,但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一直找不到这样的机会。
父亲在他的印象里是威严的:“小时候没少挨打,所以我从来就不敢和他沟通”。
“对我爸来说,最好的孝顺就是学习好,将来能有出息。我爸希望我们走出农村,所以拼命地让我们上学。”
刘栋材家里还有三个兄妹在读高中,两个在读初中,大哥去年考得不好,今年仍在复读。刘栋材家是临近几个村惟一一个所有孩子都在上学的家庭,而且所有的孩子都在远离父母的异地读书。家里十多亩地,劳力只有父母两个,“他们一年到头都很忙”。
他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借钱读书。他现在读大学完全靠贷款支撑,第一学期贷了五千多元。平时父亲不让他往家里打电话,怕花钱,但父亲上学期突然来了一趟学校,走时留下一句话:“你的成绩单是对我最好的孝敬。”
来自湖北房县的席炎炎给当农民的父亲洗了脚。三五分钟草草洗完之后,父亲说“谢谢”。“谢谢”,是这对父子间绝少使用的词。
“当时我流泪了,觉得很久没有和他那么亲近了。”席炎炎说,“我爸学历低,人也比较严肃,我和他说不到一块儿。我尽量避免回家,放假我总是最晚离开学校,又最早回来。今年我年初五就回校了。”
席炎炎十多岁丧母,从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觉得家里容不下我”,无论什么事,高兴的还是烦恼的,第一个想告诉的决不会是父亲,“我和我爸没有共同语言”。
尽管席炎炎说今年“五一”和暑假都不打算回家,但他其实还是很想爸爸的,也知道爸爸很想他。“上中学回家时,我爸总会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但两个人总也热闹不起来,实在不行我就用当时的国内外大事来打破僵局,但他对这个也不太感兴趣,他和我说农村的事,我也没兴趣。”教育似乎彻底改变了这对父子的关系。
席炎炎说家里常年只有父亲一个人,很孤单,但他还是不想改变和父亲的关系,因为两人都习惯了。
“如果顾老师让我们再给父母洗一次脚,我还会给他洗;但要是不布置,我不会主动去洗。”席炎炎说。
来自城市的学生就和父母亲亲近很多。不少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和父母无话不谈。如果觉得有些事父母会不同意,他们一般采取的策略是软磨硬泡、慢慢同化或者干脆不说。
城里的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亲密程度,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性格、文化背景。已快20岁的这些大学生们,不少人在家里还和父母撒娇。一位同学说他不好好吃饭,都上高一了,妈妈还常常把饭端到他跟前,“就差亲自喂了”。一位家住武汉的男生,到现在还让妈妈钻进被窝帮他挠痒痒。一位来自贵州的女同学说她出门上学父母像丢了魂似的,每天不知道做什么好。
而农村家庭的学生更多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显得懂事成熟。他们大多数从初中开始就在县中学寄宿,很多人七八年没怎么和父母接触,对父母“敬”更多于“亲”。
春节前,翻看《华为人》报,看到有任总的文章,立即打开阅读。不知不觉,自己眼眶有些湿润了。我知道,是这篇新春献词以及后附的给父母洗脚的文章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某根微妙而敏感的神经。
以后的几天里,心里不时想起给父母洗脚这件事。我觉得,给父母洗脚,绝对不仅仅是洗脚这么简单。洗脚只是形式,形式所承载的内涵是感恩。任总是在告诉大家感恩并表恩。感恩,从生养自己的父母做起。表恩,从给父母洗脚这样具体的事情做起。
2005年自己刚刚做了妈妈,从自己对孩子最无私最无微不至的照顾里,我比以往更深切地体会到父母无私的付出。可是这么多年了,承受了父母那么多的关爱,我却从不曾真真切切对父母说过感激,哪怕只是口头上。中国的文化讲究含蓄而不外露。我们太习惯了爱在心头口难开,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多少人多少年来默默承受父母的关爱,却从不曾将爱字回赠给父母。我们可以毫不忸怩地亲吻孩子,大声告诉孩子妈妈(爸爸)好爱你,却在父母面前难以启齿。为什么不呢,我相信一个爱字,会让普天下几乎所有的父母泪盈于眶。
父母远在青岛的老家,宝宝太小,今年春节不能回家。我暗暗决定要在电话里对父母清清楚楚地说我爱你们。放假了,妈妈的电话比以往多,经常打电话询问宝宝的情况。每次,我都想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口,可是依然难以启齿。电话,每次都在我的犹豫中挂断。
春节来了,按照多年的惯例,晨起第一件事情,便是接通父母的电话。铃声仅响了一下,母亲就接起来了。很显然,母亲早就在电话旁等着了。“妈妈,春节快乐。愿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说完这些,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心头被一种巨大的感动和对母亲真正的牵挂所击倒。“妈妈,谢谢这么多年来你和爸爸把我养育成人。养儿方知父母恩。现在做了妈妈,我才知道了父母的爱有多么伟大。妈妈,我很爱你们。”这些话不知不觉从心底涌出来,连我自己都惊讶它来得这么自然这么动情。
电话那头是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母亲可能实在是不曾料及。然后我清晰地听到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用有些哽住了的声音对我说:“孩子,是不是太累了?”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滂沱而下。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一时冲动的感情表白,母亲感动后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女儿肯定是被刚出生的宝贝累着了才会有这么深的感慨,才会这么动情地对父母说出自己的爱。
带着泪水,我笑了。一根电话线,一个爱字,让远在千里的母女同时哽咽。
在农历新年快要来临的时候,任总对华为人提出了“给父母洗脚”的要求。正好今年春节,父母来深圳过年了,我想也该是我好好孝顺他们,弥补这几年我不在身边照顾他们的遗憾的时候了,就先响应号召从洗脚开始吧。打定主意后,我决定开始实施,却发现真的不像我想的那么容易。
第二天:我按时回去了,吃过饭,然后陪父母散步,回来后看电视,然后他们自己洗脸洗脚,我一直说不出来,每次话到嘴边就是张不了口,我没想到自己也会难为情;
第十天的时候,我发誓一定要完成任务,了却这个心愿。眼看父母要准备洗脚了,我终于说:“爸妈,今天让我给你们洗脚吧。”他们先是一愣,接着就笑了,然后说:“我们现在身体还好,手脚都还好使,等我们八十岁的时候,老了,身体不好了,动不了了,那时才要你洗。现在根本用不上你帮忙,你上了一天班,早点休息吧。”
父母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就这么轻易地把我计划了的“任务”推迟到了二、三十年后,推迟到了他们八十岁的时候。但是他们推迟的何止只是让我帮忙洗脚啊,推迟的是所有他们认为会“麻烦”到儿女的事情,推迟的是他们认为会加重儿女负担的时间!
在八十岁以前,只要他们的身体允许,他们都不想麻烦儿女,不仅如此,还要尽可能地为儿女多分忧解愁,为他们操持家务、带小孩,不图任何回报地付出。不管物质生活多么富足,不管儿女事业多么有成就,在父母眼里都是他们想永远呵护的孩子,这种最无私的情感跟金钱无关、跟名利无关,那是全天下父母对儿女的寸草心,朴实无华却处处存在,星星点点却温暖我们的一生!但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对他们的回报,对公司的回报又如何呢?
故乡的春节历来有通宵响鞭炮的习俗,在窗外热闹的爆竹声中,我和母亲一起吃年夜饭,想到母亲一直以来为我的操心,我非常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做点什么来表达一下。我想起了任总在《新春献词》上推荐的《给父母洗脚》一文,心中动了要在除夕之夜给母亲洗脚的念头。
我端来一盆热水放在母亲面前,说“妈,今晚让我实实在在地孝敬您一下吧。”我和母亲关系亲密融洽,有时候也会像朋友一样开开玩笑,但是提出给母亲洗脚,我看到的是她迟疑的表情,似乎在说:“免了吧。”也许是这个提议太突然,母亲一时没有明白我的举动,于是我将她的老花眼镜和带回家的《华为人》报一起拿给她:“您看报,我洗脚。”我不由分说地蹲下身子,半跪在母亲面前,脱下她的袜子,开始虔诚地为母亲洗起脚来。我用双手捧着热水将母亲的脚面淋湿,从脚踝处开始轻轻地搓揉起来。洗脚的过程中,母亲一直开心地笑着,那表情竟如顽童一样可爱,在母亲绽放的笑容里我看到了快乐与幸福在流淌。
洗脚结束后我重新坐回母亲的身旁,母亲轻轻地搂住了我,说:“谢谢你,谢谢你们任总这篇文章教育了你们年轻的一代学会感恩。”那一刻,除了感到甜丝丝的温馨的亲情外,又有了一种猛然的警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回报母亲究竟做了些什么?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感恩吗?从初生“哇哇”落地到哺育我长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与汗水,辛劳中渡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付出的哪里仅仅是“一滴水”,那是一片汪洋大海啊。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他们不期望儿女的回报,他们期待的是理解。在父母劳累一天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说一声生日快乐,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比什么都能让他们欣慰。我突然深深地感谢这篇文章,觉得给母亲洗脚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儿女之间的相互感动,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这一夜,也许是街上时停时响的爆竹声,也许是为母亲洗脚的感受,一向睡眠很好的我竟然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其实值得感恩的不仅仅是对父母,我们对朋友、同事、领导、社会都应始终抱有感恩之心。我们的生命、健康、财富以及我们每天享受的空气阳光水源,莫不在我们的感恩之列。我们能快快乐乐地活在世界上,谁说不是一种命运的恩赐,我们还会时常愤怒得发抖而总去抱怨命运给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吗?所以,尽管苦难不能忘记,罪恶必须得到惩罚,但我们也的确应常怀感激之心并回报那些给予我们恩情的人们:
回报父母之恩,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感受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回报社会之恩,是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生活的舞台。
今年正好是妈妈六十大寿之年,春节放假前看到任总提倡的“为父母洗脚”,我心里被触动了,回家和妈妈玩笑似地提起,她没当真,笑一笑,“别说傻话了,妈妈多老呀,我的脚粗皮老肉的”,我也就没继续。毕竟,情感一直在心里,平时也经常说 “妈妈真好,真伟大”之类的话,但真行动起来,还是觉得尴尬。
妈妈养了六个儿女,中年又丧夫,但坚强地把我们拉扯大。现在想起来,妈妈并没有过什么光辉的教子之言,但我们兄妹个个都正直、上进,这应该是妈妈平时言传身教的影响吧。
妈妈是吃苦耐劳的。小时候家里穷,靠爸爸一个穷教员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妈妈总是精打细算,打理一家人的吃穿,计算儿女的上学费用。每次吃饭,妈妈是最后一个上桌的,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最后上桌只吃剩菜,有时甚至没有菜而只能吃白饭。遇到我们硬逼着她吃点好菜,她总说“我不喜欢吃”,“我就喜欢萝卜咸菜”,而且果真表现出有滋有味的样子,我们就当真了,当真以为妈妈的胃只能接受粗糙的腌菜,享受不了大鱼大肉。前几年弟弟住院,我熬了墨鱼汤给弟弟,谁知他不爱吃,要倒掉时,妈妈接过去了,吃完了,她咂着嘴巴说:“这好东西就是好吃啊!”原来妈妈的胃是可以变化的,有时只能吃咸菜,有时又能消化“好东西”。
妈妈是坚强的。爸爸不幸英年早逝,妈妈收起眼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那时我们姊妹六个都没有成家,只有哥哥可以自立,但也是个穷教师,对家里起不了贡献,妈妈靠与人合伙开个百货店养活一家老小。她每天迎着朝霞出门,中午与人换班抽空到菜场买完菜就匆忙赶回来给我们做饭,晚上十点左右才能回家,回来后要打扫卫生,做家务,通常要忙到夜里十二点才能上床睡觉。为了方便上班,四十多岁的妈妈硬是自己学会了骑自行车,没有人教她,没有人扶她,现在想来,妈妈该摔了多少跤才能学会啊。妈妈又要挣钱养家又要料理家务,该是多么的艰难。
妈妈是勇敢善良的。有一次我和妈妈乘火车,遇上一个流氓样的小年青,手臂上刻满了刺青,样子很凶恶,脱了鞋子把臭脚放在我座位旁边。实在无法忍受了,我请其收回,他不仅不收回,还威胁我。妈妈勇敢地站起来,把他的脚搬下去,大声说道,“把你的脚放下去,欺负人还蛮不讲理,我一个老太婆,也不怕你怎么样”。全车厢的人都看着我们,我心里害怕极了,怕对方动武,也许是妈妈的义正词严吓倒了对方,那青年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脚放下了。那一刻,妈妈不再是那个见到流血就要晕倒的妈妈!不再是看到人打架就要绕道走的妈妈,不再是看到凶恶面貌的陌生人就不敢抬头的妈妈!而是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保护女儿的母亲。多年以来,这一幕一直温暖着我,鼓励我面对任何事情都要正直勇敢,不惧强权。妈妈店里时常会来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讲述各种遭遇获取同情,妈妈每每陪着掬一把泪,再给对方一些小钱,我们时常埋怨她,她总说,我看着像真的。一次一个大学生来买笔,饿得晕倒在地上,妈妈把他救醒后方知他是因为没钱买吃的饿晕的,妈妈当即给他买来一碗饺子,临走还给他五十元钱。现在我在街上看到乞讨的人,也总要放上点钱,不是不知道会有骗子,而是怕万一错过真正需要救助的人。
妈妈是平凡的。平凡就在于她的希望很简单,爸爸过世后,她辛苦把我们拉扯大,但儿女终有自己的家庭、事业,现在妈妈最大的快乐就是周末接到儿女们从各地打来的电话,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妈妈的幸福时刻开始了……而我,准备今晚就给妈妈洗脚,我要边洗边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在我们心里,您是最美丽的,从来就没老过……我们爱您。
过年回家的时候,带了一张《华为人》报,上面有任总推荐的一篇文章《给父母洗脚》。看完之后,忍不住问自己:我会主动为父母洗脚吗?却感到有些为难,这主要是因为我认为给父母洗脚是一件很亲昵的举动,而在我们家,作为男孩子的我是羞于对父母有亲昵行为的,反而是父母偶尔对我们兄妹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
这一天,父亲要洗头,母亲已经烧好了水,我在旁边走来走去。在家的日子,父母在忙活,我在旁边一边帮手,一边聊聊家常,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父亲此时已经用脸盆盛好了水,他突然发话了:“儿子帮我洗怎么样?”我愣了一下,但随即明白过来:父亲一定是看了那篇《给父母洗脚》的文章。父亲有个习惯,喜欢用典故、文章等内容来开导和教育我们兄妹,小时候挺烦父亲这一套的,长大后反而慢慢习惯了。我答应道:“好啊!”随后,我给父母讲了那篇文章的内容,父亲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道:“哦,这篇文章我也看过。”
我拿好了毛巾,先帮父亲把衣领卷起来,然后把他的头按低一点,再用湿毛巾打湿他的头发,继而把毛巾拧干,稍稍拭掉他头上的水,以免把洗发水弄到他眼睛里。父亲弯着腰,静静地接受我的“服务”,就如同一个听话的“小孩”。有一句古语叫做“老小”,是说人老了就如同小孩一样,非常需要照顾和爱护。父母现在还未老,若干年后,当他们真正变老的时候,我还会这样做吗?
接着我把洗发水涂抹到父亲的头发上,然后用双手搓来搓去,我的动作很轻柔,虽然当初我并没有想到主动为父亲洗头,但此刻我已完全沉浸在父子之爱当中。我要好好地为父亲洗一次头,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报答的话。父亲已经有很多白发了,两鬓的白发稍稍多一些,头顶的那些却显得格外扎眼。我知道他很多年前就有白发了,但如此近距离地感受他的头发,还是第一次。我想:父亲的白发一定是比前几年增加了很多吧!我感觉到父亲的头发比较粗糙,揉来揉去,又感觉到他的头发比较少,比看起来要稀疏一些。我记得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那时父亲的头发看起来是很帅气的。虽然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是一个自然的人生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为儿女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和辛劳!正是这种辛劳加速了他们皮肤的粗糙,皱纹的加深,头发的变白脱落……
我不禁又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们的严格管教,求学期间父母对我们的诤诤教导,工作以后父母与我的促膝长谈,虽然琐碎,却总能莫名地感动着我,鞭策着我。我叫父亲把头再放低一些,然后用水洗了头发,第一轮洗头宣告结束。第二轮清洗头发的时候,父亲说让他自己来洗,我坚持让我帮他洗完。我拧干了毛巾,又打了一盆水,涂了一些啤酒在父亲的头发上。母亲说父亲最近头皮屑比较多,用啤酒倒是挺管用的。我继续轻轻地揉搓着,嗅着一股啤酒的淡淡的香味。父亲高兴地说:“这下应该不会再有头皮屑了,真舒服!”母亲接过了话头,说:“宝贝儿子帮你洗的头,当然舒服啰。”我替父亲擦干头发,他仰起了头,脸上绽开持久的微笑,洋溢着骄傲与幸福。父亲笑着对我说:“再帮你妈妈洗个头嘛。”母亲马上说:“我可不要他洗。”
至此,我圆满地为父亲洗了一次头,关心和爱护父母的感觉挺好。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会继续在合适的机会为父母做一些类似的事情,相信这也是报答他们养育之恩的方式。记得一个电台的节目主持人曾经说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虽然眼泪未必流出我们的眼眶,但由此而引发的感动却持久不息地在我们心灵深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