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华为】访华为丁耘:妄自菲薄的企业不能成功

参观华为

“如果一个企业妄自菲薄找不到自己是谁,我不相信这个企业能够做成。”丁耘总席上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华为2016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接受了采访,丁耘总在质量、知识产权、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有很独到的见解,金句频出,值得细细去思考。

21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 接受记者们采访 

华为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做好,却有时间一做再做 

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做好,那是2000年左右给华为写的评价。

华为大学

丁耘总对前段时间华为获得了中国质量奖项感到非常骄傲,他说:“如果没有在2001年左右,华为对整个质量体系的建设;把事情一次性做好了, 而不是一做再做;如果没有这样的文化,我们可能早就被踢出海外(市场)。”

谈到质量问题,中国制造在以前不是好品质的代名词;如今中国制造的产品虽然不一定是高质量,至少质量是可以接受的。回顾世界历史也是一样的,19世纪中期德国产品是被英国人嘲笑的,那时的德国产品基本上是低质和低价的代表;而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韩国也是同样走过这么一个阶段。“如果我们真想成为智能制造强国而不是大国,我们也必须要跨过这样一个阶段。如果从制造到智能制造没有一个强大的质量体系作为支撑,现在所谈的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丁耘总谈到。

丁耘总回忆起华为在2001年也获得一个质量奖的往事。当时研发体系召集了一个“质量大会”,丁耘总笑称它为“研发呆死料大会”,因为研发问题导致了呆料、死料、废料。丁耘总当时是一个研发的小主管,作为获奖嘉宾上台领了一块由于设计缺陷问题造成很容易被污染,污染之后就自动拨号的用户板,而余承东先生则被颁了一块无线的呆板。

这件事给丁耘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华为经历了2001年的研发呆死料的颁奖,刺痛了所有研发人员的自尊心,那之后华为开始转变为一个致力于追求高质量的企业。他说,这是华为体系刻骨铭心的一次,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体系,为IPD、CMM的推行打下了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获奖华为特别骄傲的原因。

我不认为开放本身和知识产权有多大的冲突 

一说到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因为缺乏了解相关内容而感到心里不踏实,究竟开源和开放的大环境对保护知识产权有没有影响?

丁耘总也表示,如果三年前说这个事情,他也可能还会有这方面的担心,但是经过这两年开源运作和实践,丁耘总认为其实开源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端到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我不认为开源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会弱化,开源本身不会导致知识产权恶化。”

在中国知识产权诉讼平均罚款金额大概5万美金,而在美国则大概是500万美金,开源开放能大量来自美国,正是因为美国有非常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这样美国才能成为创新卓越的国家。

“我认为还是要普遍性呼吁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丁耘总表示,“如果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有更强力度、更好的保护,我相信中国的创新也会更加地好。”

至少AT&T是各个运营商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丁耘总认为,客观的说,运营商整个的数字化转型还在早期。

AT&T的CTO写给员工的一封信,里面写到了人才结构的转型。丁耘总把这封信转发给了华为研发的各级主管让他们学习,他觉得客观上来讲,他不认为华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华为愿意把过去八年里所经历过的挑战,或者犯过的错误跟运营商们分享,因为华为相信,华为犯的错误对运营商的可借鉴性比一些IT厂家更好。“我们本质上有非常接近的DNA”,丁耘总说道。

人才结构、文化、流程差异以及对各种新技术的理解,丁耘总没有避讳华为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或曾经犯过的错误。庞大的计算机人才基数怎么转型为未来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需要的人才?项目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新的开发模式定义新的企业流程,怎样才能更敏捷?他坦言去到互联网公司进行沟通时感受到的某方面的压力,也让他扪心自问,华为受到的这些挑战,还能不能进行转型?这对运营商来说也是一样的。

“让黑天鹅在我们的咖啡杯里面游泳。”是最近华为任总经常讲的一句话。丁耘总表示黑天鹅是不确定性的代名词,华为希望自己能更好地管理不确定性。

“但至少,在文化、流程、人才转型方面,我认为 AT&T 是各个运营商可以学习的好的榜样。”

华为大学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华为】访华为丁耘:妄自菲薄的企业不能成功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