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古稀之年的杜维明从哈佛来到北大,建立了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并任院长,在中国大陆推广儒学,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儒家,本是入世哲学,“学问不出阃帏之间”。杜维明在台湾长大,讲着略带台湾腔的普通人,他对人彬彬有礼,毫无学究气。
2013年今年8月,杜维明等为中国争取到了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办权,为此,杜维明兴奋地说,经济发展起来后中国需要哲学,为荒芜的人心寻找意义,现在复兴的国学热不会消散。以下为腾讯文化对杜维明的专访。
腾讯文化:《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是您在1968年向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系提交的英文博士论文,您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和题材?
杜维明:我大学时期就对王阳明感兴趣,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等学者对阳明心学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我当时经常看传习录,比较熟悉。并且,阳明心学中的一些基本理念,诸如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磨练,存天理、去人欲等理念,都使我感到受用,通过对这些理念的理解,我有个观念叫“体知”,体验的知识,通过“体知”可以受用。最开始我并没把阳明当做学术研究对象。
当时还有另一个机缘,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认同问题,他当时在讨论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的贡献,马丁•路德之前没有任何人认为可以不通过教会得救,因此,马丁•路德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依靠信仰完成自我救赎,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牧师和教皇。
腾讯文化:您在书中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就如同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的贡献一样。
杜维明:对。宗教哲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叫贝拉的学者,他认为历史宗教只有基督教走过了前现代,这正是源于马丁•路德的改进。为此,我提出了中国儒学的第二期发展理论: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时期的宋明儒者,特别是宋代的大思想家,对佛教的影响作出了创见性的回应,由此发展出宋明儒学,王阳明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对儒学的贡献相当于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
腾讯文化:您认为王阳明思想的力量来自于他的哲学洞察和个体的动态性质。这本新书出版时改名叫《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与您刚才讲的“体知”有关系吗?
杜维明:有关系。希腊哲学的发展中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分成行动和冥思。哲学属于冥思,要形上学(编者按:形而上学metaphysics,哲学术语),形上学追寻的是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完全靠思想。
希腊哲学里面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伦理学(但绝对不是哲学里最重要的学科),讲如何做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讲德性,实践理学。在希腊哲学传统中,实践一定低于冥思和思辨,哲学强调思辨。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开始强调体验本身,体验成为一个人能否成为好哲学家的前提。
腾讯文化:王阳明心学有“人皆可以成圣贤”的说法,王阳明确实受佛家禅悟影响,不再像朱熹那样认为一定要饱读诗书才能悟道,所以有后代儒学者说他是野狐禅。
杜维明:这里存在误区,一个误区就是“人人皆可做圣人”,毛泽东也讲人人皆可以做尧舜。儒家有一重境界叫“义精仁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人人皆可做圣贤”是正路,有创造性和转换性,但如果没有做到“义精仁熟”,就很容易走偏路。
一般人认为佛教讲人人皆有佛性,儒家讲人人皆有圣心,于是认为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圣贤,或者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贤的潜力,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仁,就是“忍”,每个人都有这种情绪,随时都有体现,但要使这种情绪能够成为生命中的重要力量则非常难。所以孔子才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普通人可能一两个小时乃至几秒钟内“不违仁”,很难随时体现“仁性”。
由此就体现出两个不同命题,表面上看绝对矛盾,但它们同时存在也同时真实:一个是人人皆可为圣人,另一个是人永远没有办法成圣人,即使是孔子、尧、舜、禹,他们都有遗憾。这两个表面看起来矛盾的命题其实是人生经验和智慧的体现,人人皆可为圣人,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达到圣人的境界,这就是中国人讲的活到老学到老。
腾讯文化:心学后来也分很多学派,阐释各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杜维明:这可能要从两种角度理解:第一,王阳明作为大思想家,思想内容本身很丰富,因此不能用简单定义的方式来确定范围。
第二,王阳明的经历十分复杂,国内学者把王阳明分成两个,一个是思想上的王阳明,另一个是杀人的王阳明,他平乱、打仗、杀人。这两个王阳明实际上很难结合起来,王阳明讲的致良知是经过九死一生才得出来的,这与一般的学术界理论完全不同,正因为如此,各个不同时期对王阳明的解释就会不同。
腾讯文化:您如何看待王阳明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位置?
杜维明:1985年我在北京大学上儒家哲学课,开列了一个书单,包含中国哲学思想史里的重要人物,即塑造了儒家哲学的人:孔子、孟子、荀子,这是先秦时期了不起的人物,汉代是董仲舒,宋代是朱熹和陆象山,朱熹之前的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也很重要。明代的思想家就是王阳明,他的学问承继性非常强,事功也很大。宋明理学是儒学的第二发展期,朱熹、王阳明是推动儒学发展的重要人物,王阳明是塑造中国儒家哲学的重要人物之一。王阳明五百年来对中国儒学而言,一直是源头活水,但他不是唯一的源头活水。
腾讯文化:王阳明在大陆曾经长期被批为主观唯心主义,改革开放对他的研究有所回温,陈来教授前两年发过一篇文章,讲大陆王阳明研究的回归和发展,您怎么看待大陆学界的这种变化?
杜维明:我想摆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上。第一,我发现从1990年代开始,大陆学者,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者,大家都有一个新的共识——开发传统资源。五四以来批评、否定传统,向西方学习力度越来越大。现在我们除了继续向西方学习以外还要向印度学习,需要回归中国的传统,这是大潮流。
九十年代成立了国学院,而且有国学学报,不过国学热很快就消散了。但是,这一次再来的国学热不会消散,因为它的根很深。
儒家分道、学、政三个方面。道是它的核心价值,基础理论;学是它的学术传统,经学是最重要的学术传统;政,就是经世致用。这三方面应该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儒学不可分割的三个侧面。现在的方式不太健康,比如搞政治儒学讨厌心性儒学;搞心性儒学觉得政治儒学政治化;有的说我是搞学术的,所以玄想没有学术价值,不是学术;有些人说,我们讲的是身心性命的东西,你们讲的学术干枯无味,是一种职业,持这种理论的都不是真正的儒家。
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中,阳明心学的复兴是在儒家道、学、政的道里面,那么何为儒学?儒道?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孟学(心性之学)在中国能不能发展?荀学的发展很不错,因为大家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科学理性,人定胜天。阳明学的发展就表示孟学能够重新发扬光大。
腾讯文化:王阳明在近代日本影响巨大,写过《日本之阳明学》的高濑武次郎说:阳明学含有二元素,一曰事业的,一曰枯禅的。得枯禅之元素者可以亡国,得事业之元素者可以兴国,中日两国各得其一。秦家懿教授在《王阳明》一书中,分析王阳明在明末引起了人心尚虚,在日本幕末时代却有“改革化”的影响,您如何看待王阳明对中日两国的不同影响?
杜维明:我基本上不能认同高濑的评价。在现代日本学术界,研究王阳明最深刻也最纯正的是冈田武彦。他的最后一本书,我希望将来可以广为流传,叫《崇物论》。王阳明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大学问,从生态环保角度上讲,是一种最全面的人文思潮,不仅包含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关怀,还包含对动物、植物、宇宙的关怀。
儒学发展第一时期,从山东曲阜传播到中原;第二时期,从中国发展到了东亚,对韩国的影响很大,间接影响到了日本。朱熹之学在韩国广为传播,阳明心学在韩国的影响相对较少。阳明心学传到日本之后同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又与日本的神道传统相联系,从而具有了非常强烈的日本特色,日本人称之为“和魂洋才”,这种特色和日本的狭隘民族主义结合后就变成了他们的右派。
腾讯文化:您如何看待王阳明对蒋介石的影响?
杜维明:以前我关注蒋介石,觉得他的理论源自日本,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最近看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所长黄克武对蒋介石的研究,他认为蒋介石接受了日本士官学校所代表的阳明精神,阳明精神特别讲武,所以日本特别崇尚勇,但是中国的儒家对人更看重,蒋介石对阳明心学的理解比我想象得要深刻多了。
阳明学从事功上促使了蒋介石的转化,他做了军人后去打土匪流氓。为什么剿匪呢?因为一批人做土匪后把人们的正常生活搅乱了,所以蒋介石必须去剿匪。剿匪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重新建设,所以蒋介石兴县建县,建立保甲制度、乡约制度,设立学校,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制度建设,蒋介石更了不起的是打仗回来后讲学,宴请学生,非常庄严的向学生敬酒。
腾讯文化:最近这几年,阳明心学开始在大陆流行,您觉得和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心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杜维明: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讲,首先要有敬畏感。儒学有四个层面,一是自我身心;二是我和社会;三是人类和自然;第四点是人性和天道,这是超越人的一面,王阳明就有这一面,所以他是立体的。所以年轻人需要敬畏感,要构建独立的人格,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在阳明心学里很明显。
腾讯文化:现代人该如何学习王阳明?
杜维明:知名知识分子多数都认同王阳明会成为潮流,阳明训蒙有四个价值:
第一,立志。当下年轻人不立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功。钱理群说这是在训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立志很简单,就是做第一的人,做一个能够体现人格价值的人;
第二,勤学。现在学生表面上很努力,但其实都在做工具,不管选十门还是二十门课,都是为了在以后的市场经济斗争中能取胜,这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应该是觉悟;
第三,改过。儒家在求学过程中,讲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发展自己,这是所谓士不可不弘毅的观念,任重而道远。
第四,择善。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需要在群体中互相努力,不要搞斗争哲学,不要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去,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互相之间怀疑,大家都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也没有方向,更没有什么人生意义可言,现在的环境不能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小孩子越来越不像样,完全是被腻坏的个人主义。因此择善在当下十分重要。
当然,这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最高的价值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体现就不是最高的价值。日常生活也有神圣的一面,儒家说“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意思,就是每个人、每一件事情都有神圣的意义,精神性的人文主义不是凡俗的人文主义,现在建构二十一世纪儒家的人文精神,王阳明是重要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