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整合后,财务工作思路大调整,我们85%的会计人员可能失业。”据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祁怀锦大胆预测。而目前现实是,管理会计的成长速度明显慢于我们新技术的开拓创新,管理会计未来20年后将会面临新一轮的淘汰和转型。(内容提示)
财务管控是公司治理的根基和核心,我们所看到的很多财务的问题,并不只是专业性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等,这也是管理会计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但管理会计的成长速度已经明显慢于行业性新技术的开拓创新,譬如智能机器人、云计算、破坏性和颠覆性商业模式的应对能力等,究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理念、企业家的认知、培养的机制等。从任正非曾经批评自己的财务团队审批环节内控僵化这一事例中,就应该要有这样的嗅觉了。
- 企业信息化中心将要进化为“变形金刚擎天柱”
我们现在讲“管理会计转型”课题的时候,通常会讲报表体系的搭建,为的是把经营链上的精细化的数据串联起来,从数据中找到问题点,然后对企业经营思路的偏差进行评价和建议。而未来的报表数据不仅要内观,还要外合。
内观是自我评价,外合的是云端上的数据和信息,对数据的逻辑性维度要求会更宽,而且大量的数据匹配都会有信息化自动来完成,速度和效率都可以做到即时。我甚至可以把企业的信息化中心想象成一个变形金刚擎天柱。
光学技术能让擎天柱站在千里之外的集团高层会议室,为他们朗朗解读经营情况及其内外原因和背景。这个数据的截止时间可以到上一个小时前,从云端数据库还可以随时获取很多竞争对手的数据,数据将更精细。
擎天柱会针对成本问题搜集到企业最佳成本时的所有特点信息,通过规律找到差异原因,提出降低成本的意见;它还会根据频繁发生员工的违反内控的错误事项提出内控和流程优化的建议,因为它可以根据云端的资料中搜到与企业匹配度最高的流程设置案例;它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预算资金缺口做融资方案,通过后,直接对接电子银行贷款的申请口;财务管理的云管理,可以助力管理层做更快速更精准的决策,理性且冷酷。
夜深人静的时候,擎天柱在税务局网上下载最新的税务政策,类似于营改增这样的需花费2天的学习内容,十几秒就全部搞定。
- 孙正义公式
软银集团的孙正义提出了孙正义公式:
——未来决定GDP排名的不是人口数,而是机器人的数量和智能化程度,目前美国的GDP排名是全球第一,未来是谁就不一定了。软银这一家就有3000万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休息,可以抵三个普通人,未来可能会更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3000—4000。
“变形金刚擎天柱”和“孙正义公式”不是科幻片的场景。围棋高手李世石与机器人的对决,智能机器人的飞速发展,都已经透露出了这些信息,但凡有规律、规则、逻辑可找的事物和工作,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只不过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 未来会计界的走向
未来的20年是中国的管理会计界夯实基础的20年,但之后,又将会面临新一轮的淘汰,如同现在的财务会计被信息化替代一般,很残酷,但又不得不面对。
业财融合、跨界是未来二十年管理会计的主旋律;随着阿米巴经营管理、产融结合等新需求的不断涌现,投、融、管、退所有战略的规划,成败与否的结果都将落在财务数据之上,所以治理层面会对财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未来会计界,留下的只能是过刚和过柔的需求岗位。过刚的需求譬如凭证录入员,过柔的需求譬如跨界财务和高端决策财务,这对柔性的判断力要求会非常高。
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变革,是由于信息化的发展所倒逼,而之所以信息化会发展,主要是由于商业业务的发展效率的变革;而信息化在未来则会为智能机器人所替代,这将会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管理会计发展的时间会远远短于财务会计发展的时间。
- 危机与挑战并存
财政部在应对管理会计转型问题上,是有些后知后觉的,都靠企业自己在尝试和摸索。还有我们的大学,现时培养出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于管理和变革,全靠悟性。这样的前置机制,明显已经落后于商业发展的需求。
在智能机器人时代来临前,财税国家机关要对有2选以上的可能做清晰定义,这样机器人才能有一个清晰的逻辑路径,否则人为的账务和税务筹划生存空间依然会很大,这对官方来讲,将会是大的挑战,因为囊括所有行业和所有业务,是很不容易的事。
智能机器人的变革对中国管理会计界的发展也不是没有优势,这种技术的变革,反而缩短了中国和西方财务发展的距离。我们的成本观研究开始时间至少和西方发达国家相差80多年,但事实上在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中,机器人软件标准化的配置会帮助我们缩短管理技术问题和人的问题,在管理会计专业层面与西方的差距自然就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