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华为
学习华为管理经验

人的高度是双手决定的

华为考察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很是吃力,因为在企业界人们思想混乱,在研究界思想也是混乱。

近来我感受的压力来自于中国家电业的困境,在这个最具市场化能力,最具有企业运营的能力,最具有竞争力的行业里,出现了根本性的困惑:关于核心技术的问题、关于品牌的问题、关于全球化的问题、关于渠道的问题等等,似乎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让中国的家电企业陷入困境,更困惑的是经理人感觉痛苦的缘由是不能够思想,认为思想者无法生存,感觉在这个行业里根本没有战略可言,在这个行业除了做价格战之外、做销量之外,根本就无品牌而言,难道真的就是这样?

无论是经理人还是研究学者的困惑,究其原因是理想和现实的问题,而问题之所以存在,是人们对于理想看得太重,而忽略的面对现实的能力。21

理想固然重要,因为没有理想,人生或者企业就没有了前行的力量。但是理想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魅力,正是因为它可以指引每一步现实的努力,而每一步现实的努力才可以靠近理想,让理想成为现实。因此,面对现实才是我们首要做出的选择。

我们存有这些困惑,是因为我们让理想和现实没有连结的桥梁,我们简单的认为思想和行动之间是一个被动和主动的关系。就如很多经理人认为战略是老板的事情,他们没有机会为公司的战略做出选择,但是这个理解是极其错误的,战略并不是思想而是行动,每一个经理人的行动都是战略的选择,也许战略目标是企业家的事情,但是战略本身一定是经理人的行动。

我们存有这些困惑,是因为我们认为个体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这一点并没有错误,但是当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个体性,而是我们的组织属性,在我讲授《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讲解个体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属性,我会非常认真的、明确的告诉所有人:组织是为实现个人生存目标和组织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过就是合作行为的集合”,“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进行合作,即系统地协调彼此间的行为,在我看来就形成了一个组织”,“世界上最简单的组织是两个人,甲和乙之间的商品交换”。组织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组织本身能否带动组织成员一致性的行为,大多数的情况下,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行为选择,如何让这些不同目的和行为的人集合在一起?其关键要素是什么?就是组织目标。组织因目标而存在,同时也因实现目标而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

因此,如果我们需要解决这些困惑,就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需要解决人们的角色的问题,我们作为个体可以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可以是一个热爱思考的人,也可以是一个不屈从于现实的人,但是当我们作为生存的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够承担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决定了我们必须是一个充满理想而又脚踏实地的人,必须是一个热爱思考而又身体力行的人,必须是一个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人。这样的要求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太过苛刻,但是一旦成为职业人,你所承担的责任要求你需要如此行事、如此思考。22

在过去的课程中,我曾经很认真的讲授一个专题课程: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在这个专题的课程中,我列举了经理人的7项素养,在课程里,我只是需要经理人了解到,当处于职业角色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行动:具有承诺的心态,对目标承诺,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对措施的承诺,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对同事承诺,解决与谁做的问题。就是要做到对于环境的敏感;愿意脚踏实地的工作;关注于结果;对于不确定问题的公开坦诚。就是要理解并灌输组织价值,以使成员具有行为选择的标准,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给工作赋予意义,以使成员愿意为之全力付出。我很在意职业经理人的这七项素养,是想清楚的表达作为一个人来说,其职业的要求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者,如果不能够有职业化的心态,不能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够配合企业的要求,不能够带领员工共创业绩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的角色定位就会产生误解,因此而产生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营销“手”高过“脑”。其实简单的用一些想法看待市场和行业、企业不是思想,只是片断,我在文章中用家电做例子,认为也许能够思考的企业人还不是现在作营销的人,应该是张瑞敏或者李东生等人,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是一个产业与中国人的大国梦的连接。把营销上升为思想者的层面,这也恰恰说明家电作不好的根源。营销是什么?产品、价格、促销、广告。回归到营销的基本理论上就没有谈论品牌、没有谈论其他,只是4P而已,没有做好4P又何来的营销呢?虽然菲利普·科特勒已经认为4P不屑一谈,但是任何理论都需要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我们所面对的竞争也不是理性的竞争,所以如果不把基本面做好,你是不可能做好其他的。还是坚持曾经的观点,营销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23

中国企业遇到的最大的内耗是没有行动力,再好的战略也只有有效的行动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虽然我们一直在探讨战略的问题,可是战略层面的探讨也仅仅是局限于战略规划、战略分析、战略目标这个层次上进行,形象一点说:中国企业的战略探讨都是学院派的,都是理论和思考层面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是一个包含了目标、思想和行动的方案。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在战略上总是可以找到一些清晰的方向,但是却无法保证战略实施的结果,既然战略方向没有偏差,企业还是出现竞争力不足或者企业破产,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行动力差。日本松下幸之助说: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没有任何的商量!日本企业的质量战略是日本产品走向全球市场基本战略,质量取胜的战略方向,贯彻在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中,贯彻在日本人的“5S”的行动中。

24

思考重要,但是付诸行动更重要。多年前中国管理学界流行“执行力”一词,我会认为因其缺少所以流行,也许我这样说有些偏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行动力的确弱了一些,太多人读了EMBA或者MBA,太多人热衷于战略思考和战略分析,而没有做出战略选择和行动。对于今天中国家电企业,我认为有三个制胜的关键因素必须关注——速度、创新、全球化。于清教先生曾经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帮助解释了我所提出的这三个概念:他说:“我所理解的这个速度就是对市场应变速度、执行力的效率和水平,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执行力的创新,全球化需要企业的活动去围绕着产品与渠道、团队与流程展开,你的执行力是不是超前于市场和竞争对手,你的执行效率、质量和价值是不是可以掌控和评价,这相当重要。所以说,作为执行层也一定要站在经营的高度上去创新地执行,而不仅仅是部门个体的执行。当前,中国家电的营销如不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不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的能力,不将个人的理性与激情转化为组织的理性与激情,不将个体的创新转化为组织的创新,在今后的营销道路上,你只能做减值营销,靠拙劣的促销和透支未来资源的方式杀鸡取卵,你只能溃败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理想,因此,提高整个团队的有效运作、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不仅是企业高层思考的事情,更是执行组织中每一个分子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关键。”他虽然是从执行力的角度来诠释自己的观点,但是恰恰帮助我们认识“思考并付诸行动”才是关键。

哲学有一句名句:“人无异于一根芦草,只是这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草。”这句话给了人类本质的评价并使得人类承担了宇宙的责任,因为在这个星球上,人之所以能和动物种群区分开来,在于人有思想。但是这仅仅是人与其他物种区别的本质,而对于人类自身来说,在这个世界里,人之所以有优秀与一般之不同,在于优秀者更有实现构想的能力,而不是更有思想,人之优秀正是他的行动。邓小平之伟大就在于把改革开放的思想变成中国人30年的行动。

大部分的企业总是强调自己优越于其他企业的各种原因,但是究其根本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在与其他企业一定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比其他企业做的好。大部分的人也在强调自已比别人优越的各种条件,但是究其根本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能够持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来行动。企业和人一样需要放弃对自己的过度欣赏,需要打开心胸,接受现实,理想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是因为有连结理想和现实的行动。25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没有距离,因为这个距离让行动拉近。林肯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坚信美国是统一的国家,然而正是他的现实主义色彩,对于李将军的现实主义态度,才使得南北战争取得胜利。邓小平也是理想主义者,而正是他基于中国的现实创造并设计了经济特区的做法,使得理想得以实现。不要用理想主义的口号来掩盖自己对于现实的无能,理想永远是理想,现实永远是现实,理想不要迁就现实,只有真正面对现实的人,才有机会成就理想,这本身就是战略的含义。

我常常在不同的场合,要求大家把手举起来,我自己一句座右铭是“手比头高”。你现在把手举起来,你会非常清晰的知道:手是比头高的。人的高度不是思想决定的,人的高度是双手决定的。

参观华为考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参观华为 » 人的高度是双手决定的

参观华为

学习华为的文化与管理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