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一个符号。在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期间,对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特别着迷。哈贝马斯眼中,咖啡屋里平等而又充满流动的碰撞带来了思想和公众意见的大放光彩。时光流转,在现代,咖啡空间有了新的延伸,满溢咖啡香味的空气中,弥漫着创业、创新和文化的气息。
今天我们来谈谈,小小咖啡豆的变迁,如何浓缩了华为全球化发展史。
8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LSE中国峰会上,华为董事、高级副总裁陈黎芳女士作了关于人才的主题演讲。睿智的美女总裁分享,华为要炸开人才金字塔,与世界交换能量。
金字塔是最稳定的建筑结构。在工业时代,人才金字塔结构的优点显而易见,有秩序、有层级、分工明确,效率高。而数字时代,这种人才金字塔结构也有了缺点。比如它是封闭的,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层级严密,内生,不利于创新。又比如,金字塔塔尖这么小,只能站下少数人,容不下更多人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提出,把人才金字塔顶端炸开,无限扩大外延,使内生领军人物倍出,外延天才思想云集。这样更多华为的商业领袖、战略领袖和技术领军人物,能够不断站上来,使组织永葆活力。同时,华为的人才可以跟外部专家、科学家、国际组织、标准组织、产业组织进行交流。这些交流碰撞就产生火花,无论被谁应用,都是有利于贡献社会的。
如何交流?任正非先生鼓励17万华为人要“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小小的咖啡真有这么大的能量?要解开这个迷,我们一起来一趟穿越时光的旅行,探究咖啡文化在华为的发展旅程。
一起共事过的IBM顾问回忆,1997年,华为邀请了首批IBM顾问进驻华为深圳总部,帮助推进管理变革。当时风尘仆仆从美国赶到华为的顾问对两件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走遍华为园区,都找不到一个咖啡机;另一个是厕所是蹲坑,美国顾问笑称‘华为的厕所就是一个洞’。关于蹲坑,曾与顾问就蹲坑的卫生性和环保性等展开辩论,此处略过1000字。
时光拉到19年后的今天,漫步在华为深圳总部,随处都可以看到illy咖啡厅。灿烂的花丛中,华为人端着咖啡,或是沉思着在电脑前奋战,或是三五成群,热烈的讨论,不少同事一边喝着醇香的咖啡,一边和小伙伴们进行思想的碰撞。
走进办公室,桌上经常放着来自肯尼亚、巴西、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的咖啡,都是同事出差或旅行时捎回的手信。
在华为英国代表处所在的雷丁,二楼食堂进驻了COSTA咖啡,每层楼都有不少咖啡角。
每到一个地方出差,我总是好奇的观察当地华为办公室的咖啡机装备,默默的在心里排了一个华为咖啡全球地图。当年找不到一部咖啡机的IBM顾问,现在估计会为太多选择而看花了眼。
咖啡曾烘焙出人类的文明史。在全球化的时代,小小的咖啡豆不仅被英国社会学家纪登斯形容为“卓越超凡的全球化现象”,而且在企业的全球化中扮演了催化剂、柔和剂的作用。纪登斯称其为“咖啡的社会学”。喝咖啡充满了符号化的价值,当我们约会面喝咖啡的时候,我们约的更多的是交流,是讨论。喝咖啡本身成了一种仪式和载体。
经常有人好奇,华为的员工来自160多个国家,在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各国员工是怎么相处、融合的?
如果要做一个严谨的学术研究,我非常想探索,咖啡文化的盛行,和企业全球化发展程度的关联。咖啡是一个全球化的符号,随着咖啡逐渐融入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咖啡文化的精粹:开放、平等、包容,也被一口一口,润物无声地浸入到华为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最有意思的谈话几乎都发生在茶水间或咖啡间。
在英国工作的一位年轻主管曾发出感慨,没有休息时间在咖啡间的聊天和谈话,都不知道一个多文化的团队能走多远,心能有多齐。
教育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一个多文化的团队总有着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分歧。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捧上一杯热乎乎的咖啡。咖啡的香淳打开了人的味觉和嗅觉,让人放松下来,也让心和视野打得更开。
与外界,更要一杯咖啡与世界交换能量。
前段时间和一位华为顶级科学家在微信上聊天,他说要来欧洲喝咖啡。我在手机这头会心一笑。这种隐喻,也只有华为人才能心领神会。
纪登斯说,两个人相约喝咖啡时,最大的兴趣是凑在一起聊天。相约喝咖啡,与外界交流的时刻,是抬头看看天的时刻,确保创造力不被埋没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
2016年6月15日,法国杰出数字学、菲尔兹奖获得者赛德里克·维拉尼应邀到华为欧洲创新日演讲。他的演讲,真正切题的标题应该叫“论到海边度假的必要性”。这位气质超酷,衣服上永远别着一个蜘蛛胸针的学者,眼神充满思索的气息。他说喜欢到海边去度假。而正是在海边闲逛、运动的放松时刻,会带来灵感,使他在数学上的难题迎刃而解。
咖啡带来的放松感恐怕是相似的。
一杯咖啡在手,节奏慢下来,思绪放空。咖啡的香气和苦涩带来的愉悦感,蔓延到舌尖和心头。那一刻,仿佛听到了我们的顶级科学家和欧洲高手思想过招的“噼噼啪啪”的声音(此处请自行脑补)。
在英国工作,习惯了各种论坛、研讨会茶歇间隙,与会人端着咖啡杯,晃悠晃悠的四处讨论、聊天、争辩。
2016年2月,华为在伦敦皇家工程院举行首届欧洲学术沙龙,50多位来自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的教授和学者出席。
在茶歇的时刻,我忽然找到了对“沙龙”这个无比热爱的词汇的感觉。一群衷情和专注于研究、创新和学术的教授、业界人士和华为人,在咖啡的陪伴下,相互问好,热烈而自由的讨论发言中的某个观点,或如数家珍地讲述新近的发现。
咖啡时间,才是真正的沙龙精神。
在北京参加LSE中国峰会,碰到公司人力资源的同事,得知一个好消息。华为首次参加LSE在北京举行的招聘会,大受欢迎,短短一个下午的交流中,几百位同学与华为HR进行了面谈。
LSE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学府。求学期间,大家都有课余相聚咖啡厅的传统,在各种口音的英文中絮叨絮叨友谊,与同学切磋寻找论文灵感,遇到学业上的疑难问题相互不离不弃。华为现在已有20多位LSE校友,相信未来加入华为的校友们会爱上华为的咖啡文化。借用我们Madam Chen的发言,在喝咖啡中“打开边界,与世界握手”。
离开北京回伦敦,在机场咖啡厅敲下这篇文章。你,闻到咖啡的香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