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名叫“话说奋斗”的80后员工,用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在心声社区写了一个帖子《你我终将老去,请更新升级管理思维适应90后》,他认为,90后生于QQ+winXP时代,积极乐观但风险意识不够;懂流行时尚但很少读书;反映速度很快但思考深度不足。因此,需要根据这一代人的特点升级公司的管理思维。
如此“中肯”的意见还是不小心惹到了各位90后,一名叫“起个名字呢”的90后员工,予以不拘一格的反击,戳中很多人的泪点。真可谓:
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
梅非有意,枝头却放暗香
80后帖:
有一部电影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确,你我终将老去,90后你在意不在意,他就在你身边;2016年,1990年的出生的已经有的年满26岁….二十六岁,多么意气风发的青春,林肯26岁竞选参议员;比尔盖茨MS-DOS1.1卖给IBM公司,捞到了第一桶金;爱因斯坦一口气发表了5篇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奠定相对论;我在此不去感慨,结合两年来在一线做项目管理的切身经历,告诉你我眼里真实的90后,也让我们一起思考,我们的管理思维是否要因他们而变?
我在杭州从PM到PD做了两年大数据项目,看着一波又一波的90后新人,夹杂着70/80后的老专家陆陆续续地来到项目中,每次我都很欣喜,因为90后他们的做事风格很多总是出乎你的意料….,项目中大大小小的战役,割接及平台升级成功的特定事件时,我会犒劳大家吃饭。例如吃饭时,如果在十年前,你会想到大家在一起畅聊那些经历,相互调侃的场景油然而生,甚至席间同事抽烟放松,稀松平常;然而90后居多的一桌,他们在看手机,心情一样的放松,但是交流极少,店家老板饭菜一上,此时此刻请不要怀疑他们的反映灵敏度,他们吃的速度反映极快,因为毕竟饿了,吃完后继续看手机,偶尔嘴角露出发微信时的微笑,作为80后可能有些扫兴,但这就是真实的场景之一;再举个例子,项目中年前的90后华为工程师一样很辛苦,和我们70/80后一起加班到夜里22:00+后是常见时,他们身上华为人拼搏的精神依然让我看到传承,加班很晚了,按道理,赶紧回酒店宿舍,洗洗睡了,后来我发现些小秘密,因为他们的朋友圈泄露了他们的行踪,有的人凌晨分享着自己看的大片;有的人分享着自己去了酒吧的照片….我相信还有其他情况,但这些都是在说明,他们加班重压之后需要释放压力,有时候周末给某些同事送他们几个腾讯好莱坞VIPQQ号,远远会给他们更多欣喜;项目中的管理无孔不入,当你细心时就会发觉这不同年龄之间的偏好确实差异很大,也有相同之处。
因为做大数据的,加上家庭原因,我对细微之事格外留意;不同年份的人都有自己时代的烙印,比如70后的爱吃大排档,这漏天的大排档海鲜,他会感觉很豪爽,畅聊甚欢;80后呢,在当下晚婚的情形下,很多80后家的孩子们不是很大,所以特别爱秀孩子的照片,虽然战斗在一线,但是孩子是他们心中最绵绵的牵挂,包括我在内;90后,女孩子V字鼓包儿嘴,男孩子也是“臭美”图片到处贴,朋友圈的文字分享通常很自然随意,随心情,不会太有强迫症的留下描述。对我们90后来说,很多是独生子女,也是祖国最亏欠的一代人,他们有兄弟姐妹的很少,所以工作中很多事,作为主管或项目管理层面,你要他学会谦让,抑或低调做事时,分寸他们很难掌握;智商上不像70/80从FoxBase/Basic技术一路走来,他们一上学就是QQ+winXP时代,从积极面看乐观、阳光和不怕困难,从谨慎层面分析,对风险通常估计不足,因为大多数90后很少读书,他们的青春都是在所谓的智能手机的“碎片化时代”成长而来,所以如果你跟他提及典故历史、文学流派,他们很多会抓耳挠脖,觉得你说的没有味道;但是你跟他谈当下流行时尚,他们会叨叨直到流出口水。而且当你提及一个话题时,90后的反映速度很快,但是思考深度不足,通常他们犹豫很少,他们真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他们的。
试想,再有几年,90后已经是三十而立的我司技术、Marketing体系的关键力量,而他们的成长和担当也就意味着你我的老去,在这股潮流中,我们应该发觉管理的思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被管理的对象适当的去修正,以适应他们朝气蓬勃的特征;要充分重视他们的原创思维和冒险精神。昨天在杭州与客户吃饭,有客户说民间流传说,其实国内做手机第一的不是华为,而是OPPO和VIVO的老板,因为OPPO+VIVO的份额综合远大于华为。这两个品牌我也带着两年来对90后的观察眼光近距离观摩,发现他们的管理思维是完全面向90后的,所有的热点综艺节目,比如中国新歌声、笑傲江湖等处处都有他们的手机广告;所有90后的热点节目不是VIVO就是OPPO,包括他们的广告语: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词如病毒一样在脑海中无法抹去,我亲自听公交车上两个年轻人聊天:那个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R9手机多少钱? 多么简练的广告语,切中痛点;而我手中的P9 Plus那也是充电6分钟,通话3/4小时的特性设计,但是我们的广告语slogan木有,人们记不住;营销的套路已经老套,酒香也怕巷子深呐;还有很多广告词等等诸多细节不赘述,您会发现当你的管理思维无论是市场的眼光,还是你对90后同时的管理如果可以刷新升级的话,将会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奇。
90后,独生子女居多的一代,他们喜欢被认可,被表扬;但是又不能频频表扬,他们对人与人之间,尤其在一线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和分寸感拿捏的不是很到位,毕竟社交和情感的方面无关于那代人,都是经验的历练与时间的沉淀;以为独生成长较多,所以他们一旦与同事,抑或客户、伙伴的好的关系建立后,他们通常会表现的很真诚,在工作中也会散发出一种依赖和来自于天生对兄弟姐妹渴求的一种对别人的信赖;而不像我们80后自幼在与兄弟姐妹竞合催促的谨慎交往性格….
90后帖:
其他体系不甚了解,只说研发。体验基本来自固网某平台部门。
某天早上手机打卡的时候无意看到首页有《你我终将老去,请更新升级管理思维适应90后》一帖,瞄了一眼…实在是…无力吐槽。熬夜、爱刺激、随性、有冲劲、渴望被认可…哪一代年轻人不是这样的?至于不读经典没有深度,不呵呵您了就。您这深度太深,好像我司管理思维打一开始适应的就是老年人一样。不好意思啦,年轻人说话就是这么“分寸感不是很到位”。
前阵子就火过一篇“华为会倒在90后一代吗”。大多人认同的一个观点是:X0后都是伪命题,谁年轻时不叛逆不理想不喜欢自由,但是等他们成了家养了娃感受到了社会压力就会慢慢成熟的,绝大多数都会走上被压榨的老路。
听上去,秋风更凉了呢~
先说说90后吧。
我国的教育和经济水平一直以来是在上升的,这没错吧。90后是目前能工作的,平均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水平都最高的一代。
而我司(注:华为)目前占多数的劳动力呢?上世纪农转非的一代(不带任何贬义)。与时俱进的话,“一贫如洗,胸怀大志”的口号可以改一改了吧?
90后基本是独生子女,大多家庭教育“精英化期望”很高。那么,“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螺丝钉文化是不是也可以收一收了呢?
而且,独生子女另一个负面特征是自尊过强——愿不愿做螺丝钉是我自己的事情,拿这做公司口号叫做不尊重员工,恩,臭不要脸~
而90后步入社会的时代呢?互联网、geek、技术、“smart is a new sexy”…
然而,贵司中研发依然是地位最低的。而在研发中,“十年冷板凳”就是为纯技术岗准备的,不混一混管理岗您就且熬着吧。
下面说说研发吧。
首先是应届生招聘,“收割机政策”,随机分配。不多评价了。
然后是研发管理。我觉得什么是好的管理呢?让人才得以施展,让SB得以限制,让二者都能满意。要做到四个字,因人而异。
技术好手就让人专注钻技术;沟通清晰执行果敢再去搞交付;资质平平就不要放到容易挖坑的地方…
为什么很多基层管理者会说SB太多、人才太少?放错了位置所有人都是SB。
说到基层管理者,也真是让人……心头一痛。
LM这个位置,可以出彩,也可以啥都不干。可是话语权还非常重。真是吊诡。不多说这个了,祝你们都能遇到合格的LM。
接着说说我司“万能的流程”吧。
既然SB这么多,流程自然非常重要啦。一人生病全家吃药也是一定要的。效率?没关系啦,多加点班而已。创新力?不不不,我们不喜欢这个,有思想的人才最难伺候,三个能加班肯听话的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胜不过?我特么可以上三十个你信不。
真是愧对“流程”二字啊。
真正的流程是服务于人,简明、规范、信息通畅、限制SB,保护质量、促进效率。而我司的很多流程呢?几天一变、乱七八糟、明白人都难找、过程中还需要大量沟通成本,恩,把所有人都限制成SB。
以上基本是牢骚,大家看着玩吧。贵司已经有点点改革动作了,静待其变吧。尾大不掉(卧槽差点顺嘴说了“死而不僵”,真是罪过),等改革蔓延到我现在这个行尸走肉部门,不清楚要猴年马月,研发小小小小兵翘首以盼。